close
誠如上回所言,影響細菌脂肪酸組成比例的因素很多,因此要利用它來進行菌株間分類鑑定的比對依據時,必須注意到培養條件的一致性。2010年前,論文審查者大多不太關心上述的問題,但因為工具和標準菌株的取得便利化以後,投稿人進行新菌種發表時,若要將脂肪酸列為主要比對項目,那麼,他們勢必要取得標準菌株,然後在相同培養條件,分析出菌株的脂肪酸組成,以利比對。
表1. 這是由作者所屬團隊於2012年所發表的新型菌種 Kangiella taiwanensis 與其它標準菌株的脂肪 酸組成分比較。 |
脂肪酸萃取方法
細菌脂肪酸的取得係採用全細胞萃取法,即是除了細胞膜上的脂肪酸外,也會將細胞質中的脂肪酸一併取出。過去會為了定量先將細胞冷凍乾燥後,再行萃取,但後來因技術精進,便自平板培養基上刮取菌體,直接進行萃取脂肪酸,較早的萃取方法如圖一所示。
圖1 細菌細胞脂肪酸萃取步驟。 |
商業化的分析工具
Microbial IDentification Inc (MIDI) 成立於1991年,該公司開發了一套以細菌脂肪酸為鑑定依據的系統,依據其標準作業程序,收集並萃取出細胞脂肪酸,置入全自動化的GLC中,透過其資料庫比對分析,即可快速比對出未知分離株的近似種類;若是進行新菌種的脂肪酸組成分析,該系統亦會提供詳細的資料給使用者。
後記:
台灣在九O年代即引進MIDI系統,畢竟它的價格並不是一般的實驗室可以負擔,因此,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FIRDI: Food Industr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轄下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 (Bioresource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提供商業化的代工服務,如果有需要可逕洽該單位。
請參閱前篇==>細菌鑑定之脂肪酸分析(一)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