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引言

一、朝.釋普濟《五燈會元》:凡聖皆是夢言,佛及眾生並為增語,到這裡回光返照,撒手承當。

 

二、迴光返照的現象:

  1. 日落時,因光線的反射作用,使天空呈現短暫發光的現象
  2. 事物澈底毀滅前短暫的興旺現象,如燈炮毀壞或蠟蠋燃盡前瞬間的閃亮 (殘燈復明)
  3. 人臨死前短暫的精神狀態
    1. 醫學層面:人瀕死時,在大腦控制下,腎上腺分泌諸多激素,使病人由昏迷轉為清醒,恢復語言能力,能夠交談並交待後事,並要求進食等現象。
    2. 宗教層面:人在臨終時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逐漸失去向外攀援的力量,於是不由自主反本還原,也就是心念回到玄關,我們稱之為死前的迴光返照,因這個迴光讓我們的生命剎那間像充電一樣又充滿能量,可惜不能持久,六根就進入死亡。(詳見郭明義經理著作)

 

三、迴光返照的真義:

  1. 點道詞:「二目要迴光一點真太陽眼前觀即是燈下看輝煌。… 
  2. 返迴覺照。返照非從外得,是性光不外散自照。迴光返照是為認識真我如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之境

 

 

課文(1)人在後天,思念是多的,向外思則順,向內思則逆,順行為鬼,逆行為道,換言之,放作鬼,收作聖,故勸人學道,則曰回心,回心即回思,回思即迴光返照也。

引申:

  1. 師云:「向內是性,向外是情,空一分心,見一分性。」
  2. 收攝六根()
  3. 邱長春真人:「學人但能回光,即了生死,此光超日月,透三界,若無此光,天地亦冥頑不靈矣。萬物何處發生?此光即元始威音也。眾生輪迴者,因此光順出,作種種妄想,故幻出皮囊,積骸如山,積血如海。今一句說破,人身兩目外皆死物也,一目中,元精元神皆在,可不重歟。眼光落地,萬古長夜,人在胎中,先生兩目,其死也,先化兩目。昔觀音大士八十一化,極其變現,而目不動,佛之神威不能變。在此處,眾生倒能變。未死而目已變種種矣。哀哉!」《邱祖語錄》

 

課文(2)一時有閑,若肯收心於這裏,人我兩忘,一念純誠,便是離苦得樂的法則,佛經上:“二六時中,念念莫離這個”,子曰:“學而時習之”,皆是叫人行此功也,所以有志於道者,不可不注意於此也。

引申:

  1. 呂祖曰:「一二三四五,二人守一土,解開其中意,便是西天祖。」一竅通,百竅通。萬法不離自性,迴光返照,反躬自省,合乎大自然,這是內功──真人靜坐。(詳見白水老人道義輯要)
  2. 師云:順境的時候要「心自在」,逆境的時候要「心無痕」!怎樣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呢?就是時時迴光返照,反省自我!時時的告訴自己要超氣入理。(詳見連結)
  3. 迴光返照要訣:(詳見連結)
    1. 閉眼:所謂閉目養神,若很累時可先養神精神好時,切誤閉目,因陰識容易滋生,胡思亂想。
    2. 開眼:謂之煉神,終日煉神光須開眼,方能去除人心意識,去除九蠱。
    3. 師云:無思無念光自迴(可齊用三寶協助)守玄須如同雞抱卵、龍含珠(喻行住坐臥不離本性)
  4. 坐工──坐養工夫,修道人逐日之功課也。於十二時中,盤膝端坐,手扣合仝,默唸無字真經幾遍,舌尖上抵,令舌下生津,滿則嚥下。更將心意注意玄關,謹記迴光返照,意不出入,若亡若存。初則守有,有至於無,無至於人我皆不知,心如秋水寒潭一般,此一法也。更有一法,《中庸》云:「如保赤子,心誠求之。」佛云:「行住坐臥,念念不離。」吾人有成道之心者,將此二法並行,認性為我,有事用它理事,事畢叫它歇著,不患到不了仙佛地位。(詳見白水老人道義輯要)

 

結論:(詳見連結)

  1. 凡是不能只往外看,而要往內迴光。自性佛一明,幻就能夠滅,自性佛不明,你就被幻所迷。
  2. 我們今天修道,不要忘記成就自己的自性。以內在的自性法門時時迴光返照,才能照覺自性。在辦道的過程中不斷的精進、感恩與懺悔,這樣就是「究竟」。否則自性不覺,如何能覺人?自渡而後才能渡人。

 

附註:本帖文僅供前賢同修講題參考,若有侵權,請告知,編者隨即撤文。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redar 的頭像
    Aredar

    微物の國度

    Ared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