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菌之題外

 
嬰仔嬰嬰睏一暝大一吋
嬰仔嬰嬰惜一暝大一尺
搖囝日落山抱囝金金看
你是我心肝驚你受風寒……
(摘自:搖嬰仔歌;作詞:蕭安居/廬雲生作曲:呂泉生)
 
這是一首寫給母親唱的歌。每逢末學把接種完成的培養皿或試管置入培養箱時,心中大多會浮現此歌的旋律。養菌跟養小孩一樣,要提供它最好的食物和最好的生活環境,而且還要時刻照料,希望它們能夠平平安安、快快長大,為主子爭光去。
 

細菌的營養型態

 
地球上的生物都需要攝取營養來維持其生命與生長,動物需要蛋白質、醣類、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植物所需要素以氮、磷、鉀為主;細菌則是一群特殊的生命,因為各自的營養型態不一樣,所以需要的養分差異很大。因此,針對不同的菌種,把必要的成分調製在培養基中,這樣才能提供這些小生命完整的營養。學者依營養(獲得能量)型態,將細菌分為幾個類別如圖所示:
 
 

 

 

對症下藥

 
看完上圖所分類的細菌營養型後,怎樣針對目標菌種,調配出適合的培養基,可能仍是一頭霧水。還好,許多專家已經把各類型的培養基成分公告在各種不同的專業期刊上,您只要細心的去找,一定能夠尋獲適合的培養基配方。譬如:培養海洋異營性細菌最著名的培養基為Marine Broth 2216 (Marine Agar 2216),此培養基的配方係仿照海水的成分,把一些看似微量成分都加進來,其主要目的是想把大部分的異營性細菌都培養出來 (但是事與願違,容後再述)。
 

 

Marine Broth 2216

Yeast Extract
1.0 g
Peptone
5.0 g
Ferric Citrate
0.1 g
Sodium Chloride
19.45 g
Magnesium Chloride
5.9 g
Magnesium Sulfate
3.24 g
Calcium Chloride
1.8 g
Potassium Chloride
0.55 g
Sodium Bicarbonate
0.16 g
Potassium Bromide
0.08 g
Strontium Chloride
34.0 mg
Boric Acid
22.0 mg
Sodium Silicate
4.0 mg
Sodium Fluoride
2.4 mg
Ammonium Nitrate
1.6 mg
Disodium Phosphate
8.0 mg
H2O
1 Liter
Agar*
15.0 g
*, only for Marine Agar 2216.

 
仔細察看Marine Broth 2216的成分,NaCl的量僅有19.45 g,遠低於海水實際的鹽度。為什麼會這樣?不是要仿照海水的成分嗎?其實大多海洋細菌最喜歡的鹽度並不是3.5 %,而是2.0-2.5 %左右,而且Marine 2216的成分中含有高量的二價Mg2+ 和Ca2+,根據許多研究指出,這兩種離子可以取代Na+。因此,將這些成分加成後,也就符合考慮培養基配製的邏輯了。
 
再舉一個例子,如下表NS-I medium,分析其成分,NaCl計有20g,應是海洋細菌的培養基;碳源僅為glucose,表示它是一種簡單培養基(或稱為單一碳源培養基);氮源部分,僅有NH4Cl,並無蛋白質成分提供氮源,但若把NH4Cl改為yeast extract (YE, 酵母萃取物),它就變成是一種複合培養基了,因為YE含有整個酵母成分,包含蛋白質、醣類 (碳源)、微量元素和其它營養成分。
 

 

NS-I medium

(a)
 
NH4Cl*
10mg
NaCl
20 g
MgSO4.7H2O
0.5 g
CaCl2
10 mg
FeCl3.6H2O
5m g
MOPSO (Sigma)
4.5 g (20 mmol)
Deionized water
850 ml
pH  7.0
 
(b)
 
K2HPO4
0.2 g
Deionized water
50 ml
(c)
 
Glucose
5 g
Deionized water
100 ml
* NS-II medium:將NS-I medium中之NH4Cl
yeast extract (20 mg)取代。
 
 
末學最常用的異營性細菌培基為Polypepton-yeast broth (PY broth),其成分簡單 (如下表),容易配製,而且符合標的菌種的需求。
 
 
Polypepton-yeast broth (PY broth)
Polypepton (Daigo, Tokyo)
2.0 g
Bacto-yeast extract (Difco)
0.5g
NaCl
20.0 g
MgCl2.6H2O
5.0 g
Agar*
15.0 g
Agar**
5.0 g
Distilled water
1000 ml
pH 
7.0
**, only for PY stab.   *, only for PY-agar plate.
 

培養實作

 
海洋細菌培養實作過程,首先要先把樣本取回 (採樣),再進行實驗室內的處理,其摘要如下:
(1) 培養基
本研究所採用之培養基共計二種:1 PY平板培養基用於異營性細菌計數及增菌培養;2 PYG 平板培養基則用於海洋弧菌計數及增菌培養
(2) 採樣和細菌計數
本研究在港區(如人工潮池、人工沙灘及突提等工程),分設數個測站,在這些測站採集底泥樣本後,於低溫下迅速帶回實驗室,利用NaCl-Tris緩衝液(1.5% NaCl+10mM Tris, pH 8.0),將水樣以10的倍率多個階段稀釋。並儘速進行以下處理:
A.平板計數
(A)異營性細菌生菌數
取各樣品之原液和不同倍率稀釋水各0.1 mL,依序塗抺於PY平板培養基上,再置入30℃ (培養時間及溫度可再考量)培養箱中,在好氣條件下培養一星期後,觀察並記錄 PY 培養基上之菌落總數。
(B)海洋弧菌生菌數
承上述(A)法,將PY培養基改為PYG培養基,並改以嫌氣條件(利用anaerobic jar)培養三日後,觀察並記錄培養基上之菌落總數。
B. MPN 計數
(A)異營性細菌
a.取各樣品之原液和不同倍率稀釋水各1 ml(稀釋水取稀釋101-105倍者),分別接種於PY液體培養基中。
b.接種後之PY液體培養基之培養系列分別置於好氣條件下培養15-18小時。培養溫度設定為30℃。
c.觀察培養液生長之有無(即液體培養基是否呈現明顯混濁)根據培養管系列混濁的數目及分布情形,查表即可估得各水樣品中異營性細菌的最大可能菌數 (Most Probable Number, 簡稱 MPN)。
(B)海洋弧菌計數
仿異營性細菌計數法,僅將培養基改為PYG,而培養條件改為嫌氣培養。
 (3) 菌株之分離與保存
於上項2之PY及PYG 平板培養基中挑選形態相異之菌落,用連續劃線法加以純化,確認為純菌後,接種於PY高層培養基中,並置於20℃恆溫箱中行繼代保存;繼代保存每三~四個月進行一次。
 
培養基的設計非常重要,關係到實驗的成果,而且由培養基的成分,也約略可看出菌種的特性。有志於微生物領域的學子,應該要好好學習這門功課。
 
  培德積功心牢記
  養性修心身力行
  基穩礎固道不離
  成敗是非意勿執
  秒須念轉空
  經暗意理自解
  理妙學靈可通
  盡仁至功大成
 
 

後記:

 
當年實驗室比較窮,一瓶 Marine 2216 (500 g) 要價台幣 4,500 塊,以末學的認真度,大概幾次實驗就用光了,因此只得自己配置,光看到那個配方,就頭大,而且每次用的量都不一樣,得重新計算過。後來,終於有比較佛心的廠商出產價格比較低廉產品,這才解決困擾。
arrow
arrow

    Ared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