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也正名乎

小子曰:「小子待師而實驗,師將奚先?」

  曰:「必也正名乎!」

小子曰:「有是哉,師之迂也!奚其正?」

   曰:「野哉小子也!吾等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Paper不登;Paper不登,則計畫不過;計畫不過,則吾等無所措手足。故細菌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吾等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這是微生物分類實驗室的寫照,替未知微生物分類與命名(或正名),關係到實驗室的存活,paper 發不去,計畫當然爭取不到,實驗室接著關閉,老師也就喝西北風去了!但是細菌的正名工作容易嗎?其實它的前置準備工作是很累人的。

 

これは何ですか?

大多數人對於沒見過的生物,會提出 這是什麼?的疑問,接著會繼續追問:

能吃嗎? (有毒否?)

好吃嗎?

有什麼功用?

從那兒來的?

怎麼生存?

如何培養、繁殖?……

 

以上是看似簡單的問題,若想要精確地回答,則必須要對此物種的形態、生理、生化機能、遺傳和生態等有一定程度的瞭解,才能提出令人滿意的答案,而上述這些知識和技能都包括在分類學(taxonomy)的範疇內。

 

分類學是一門解答人們對於物種疑惑的科學,簡而言之,其目的是告訴您:它是什麼東西!(正名)。分類學主要根據個別物種的特性 (characteristic,或稱特徵),把相近者予以歸類在同一分群中,反之透過了解分類群的某一成員的特徵,可以假設同一群體的其他成員亦可能具有相似的特徵。基於上述的原則,自環境中取得任何未知的生物樣本,學者必須藉由特性的比對,判斷樣本為何物種或近似何物種,進而瞭解它是否有開發或利用的價值。

 

一般而言,大型生物多以外觀(表型, phenotype)特徵即可達到初步鑑定種類(鑑種)和分類的目的,然而肉眼無法辨識的微生物,其鑑種工作著實相當繁雜。以細菌而言,不管是形成清晰可見的菌落或是在顯微鏡下的細胞,其樣態並無太大的變化,從事微生物的工作者必須利用許多工具和方法,將它們的特性表列出來,再加以分門別類,達到鑑種的目的。譬如:人體受到細菌感染,醫生必先採取病人樣本,進行細菌培養與快速鑑定,如此才能正確用藥,達到治療的目標,如果盲目地用藥,不僅病人無法康復,亦可能會造成其它不良的副作用。

 

細菌分類學(Taxonomy)內涵

1968年Cowan對細菌的分類學做了相當好的解釋,他認為Taxonomy包含三個項目:

1. 分類(Classification):對分類單元進行順序的安排,編進較大的群組。

2. 命名(Nomenclature):對被確定的分類單元貼標籤,也就是給予命名。

3. 鑑定(Identification):將未知物種與已知分類種進行特性(特徵)比對,確定後予以貼標籤(給予種名或屬名)。

基本上,鑑定是分類和命名的實際應用,而這三項目建構成分類學。但隨著生命科學的進步,有許多學者認為除了上述三個項目外,應該還需加上演化及系統發生的要件,對細菌分類學才會有比較完整的論述,因而提出系統分類學(Systematics)的概念。但也有人認為分類學與系統分類學所代表的詞意是相同的。

 
Taxonomy包含Characterization、Identification和Classification三個項目。Characterization為分類學的前置作業,它包含所有檢測細菌特性的調查和實驗工作。
 
 

特性檢測(Characterization)

由上圖可以看出,分類學多屬資料分析比對的工作,相較於在它之前特性檢測,後者顯然才是繁重和複雜的實作項目,它主要把細菌細胞從裏到外,任何可以表現出它與眾不同的特點找出來,資料俱足後,才進入分類學領域,與已知菌種進行比對分析,達到分類鑑定的目的。細菌的特性大致上可以分成幾個項目:

1.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2.Chemical composition

3.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4.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5.Antigenic characteristics

6.Genetic characteristics

7.Pathogenicity

8.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海洋細菌之特性檢測(Characterization)實作項目

1. 細胞和菌落形態觀察

(1)菌落的諸類形態學觀察(肉眼,解剖顯微鏡檢);分離株細胞的相位差和電子顯微鏡觀察。

(2)實測項目包括:菌外型、色素產生、擴散性(swarming)、革蘭氏反應(Gram reaction,細胞切片等。

2. 細菌分離株生長特性之檢測

(1)分離株對於鈉離子需求性、pH、溫度、醣醇類的利用性、氧氣需求性。

(2)實測項目包括:單一碳源測試(L-阿拉伯糖、纖維二糖、果糖、半乳糖、葡萄糖、乳糖、麥芽糖、甘露 糖、蔗糖、木糖。甘露醇、肌醇、檸檬酸、延胡索酸、乳酸)、醣類發酵測試(測試碳源與單一碳源測試相同)

3. 分離株之生理、生化特性之檢測

(1)各類檢測方法可以參照Shieh et al (1998)Gerhardt et al. (1994)Kelly et al. (1991)Smibert & Krieg (1994)等論述

(2)實測項目包括:觸酶(catalase)、氧化酶(oxidase)、 洋菜水解酶(agarase)、澱粉酶(amylase)、去氧核糖核酸酶(DNase)、 七葉靈酶(esculinase)、明膠酶(gelatinase)、解脂酶(lipase)、蛋白酶(protease)、精胺酸雙水解酶(L-arginine  dihydrolase)、賴胺酸去羧酶(L-lysine decarboxylase)、鳥胺酸去羧酶(L-ornithine decarboxylase)、脫 氮反應測試、吲朵(indole)生成、硫化氫(H2S)生成、硝酸還原測試。

4.分離株化學分類檢測:

(1) G+C 含量:

(2) 細胞脂肪酸組成:

(3) 細胞膜組成:

(4) Polar lipid

5. 親緣分析

(1)16S rRNA基因(16S rDNA)定序與分析。

(2)16S rDNARFLP分析。

 
簡易海洋細菌分類、鑑定流程圖。
 
 
 

後記:

《論語•子路第十三》子路問孔老夫子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孔子曰:「必也正名乎!」,末學將此篇改了一些,實有違先人聖訓之要旨,在此先行自懺一番。惟微生物的鑑定和命名著實相當艱辛的工作,每一個檢測項目都要花很多時間和金錢,聚集相當資料後,才能判斷它是誰!,之後,才能決定捨棄或進一步研究。誠如日片”君の名は”,當你忘了對方的名,要在茫茫人海中再度相遇,何其困難,倘若知道了名字,呵…用古歌大神或許就沒問題了!

arrow
arrow

    Ared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