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SRI 稻作強化系統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台灣SRI 引進與發展

 西元2010年,時任社團法人國際灌溉排水協會中華民國國家委員會(Chinese Taipei Committee on Irrigation and Drainage,簡稱CTCID)主席莊光明先生,率團參與國際灌溉排水協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rrigation and Drainage,簡稱ICID))印尼大會後,決定將SRI新觀念引進國內。同年,並促成美國SRI 主席Norman Uphoff 博士(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日本SRI 主席山路永司Eiji Yamaji)博士(日本東京大學教授),開始與台大名譽教授甘俊二博士、醒吾科大教授張煜權博士為首所組成的SRI 研究群合作,在台南後壁區推動台灣在地化的SRI工作。

文章標籤

Ared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今(2020)年,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會委託維謙基金會執行"七星水利會灌區水梯田復育計畫",並由醒吾科技大學SRI保育型農業環境學會協辦,於平等里鵝尾山地段進行名為:"鵝尾山水田"之梯田復育計畫。

 

文章標籤

Ared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水梯田曾經是陽明山重要的農作文化。

 

文章標籤

Ared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農業用水包括灌溉、養殖及畜牧等三項。早期之農業用水係以水稻灌溉為主,惟因農業生產結構改變,旱作栽培、養殖漁業及畜牧業快速成長,在用水量方面亦佔有相當之比率。台灣之農業總用水量約占總水資源利用量之 7 成,其中灌溉用水約 6 成(其中,水稻灌溉佔 70% ,旱作灌溉佔 30%),養殖用水及畜牧用水等二項合計約 1 成。由此看出,水稻灌溉仍佔總用水量四成以上,因此透過水稻的節水農法,將有助於旱季缺水時,仍能有效地幫助農民度過危機。其中智慧型灌溉系統即是公部門在積極試驗與推動的新型農法之一。

文章標籤

Ared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的農田水利事業變遷

台灣的農田水利諸事業發展,可追溯至荷蘭人殖民時期,大抵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而水利組織的型態隨著環境、政權之變化而演變。長期以來農田水利組織配合執政政策從事農田水利事業之興辦包括:水利建設、修善、保養及管理,並對災害之預防及搶救多所貢獻,在台灣的農業發展史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另外,台灣農田水利會組織己經發展相當健全,因此深入農村基層,對於農村人文的影響也相當深遠。

文章標籤

Ared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