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海洋細菌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誠如上回所言,影響細菌脂肪酸組成比例的因素很多,因此要利用它來進行菌株間分類鑑定的比對依據時,必須注意到培養條件的一致性。2010年前,論文審查者大多不太關心上述的問題,但因為工具和標準菌株的取得便利化以後,投稿人進行新菌種發表時,若要將脂肪酸列為主要比對項目,那麼,他們勢必要取得標準菌株,然後在相同培養條件,分析出菌株的脂肪酸組成,以利比對。
 
文章標籤

Ared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細胞脂肪酸與分類學
 
文章標籤

Ared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必也正名乎

小子曰:「小子待師而實驗,師將奚先?」

文章標籤

Ared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養菌之題外

 
嬰仔嬰嬰睏一暝大一吋
文章標籤

Ared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千弱水,只要一瓢!?

 
寶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文章標籤

Ared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您哪位?(Who are you?)

 

文章標籤

Ared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溫度很重要!

文章標籤

Ared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寫在之前....

台灣海洋細菌的分類研究,相較於歐、美、日等先進國家是發展較晚的。公元1989年二月,末學恩師台大海洋研究所謝文陽教授自日本返國任教,才算是正式開啟台灣的相關研究。草創時期總是較艱辛的,不外是經費和分析工具的不足,這也是新穎菌種發表功虧一簣的主要原因。公元1998年,由末學與教授正式在期刊發表了台灣第一株代表新屬、新種的海洋細菌 Alterococcus agarolyticus,才算正式搭上了細菌分類的列車。公元2000年後,海洋細菌的研究跨入百家爭鳴的階段,也引發許多新國家的興趣,亞洲的中國與南韓有多組團隊投入這個領域,當然也成為我們的競爭的對手 (Why?此容我暫略)。這十多年來打了一場美好的戰役,實驗室發表了九個新屬的菌種,但隨著教授今年榮退,這數字相信再也不會增加了,這亦是末學想提筆記錄的原因之一。

 Alterococcus agarolyticus  從那來的?

一九八O年代起,深海熱泉的菌種相繼被發現,這個主題儼然成為當時細菌界的顯學。台灣有没有能力做?没!没!没!....没工具、没經費、没經驗....那....有没有替代方案?  啊....台灣有個綠島海濱鹹水溫泉(世界唯三),剛好略沾上邊(當時龜山島地熱噴孔還没人理它!這個以後再來談!)。我們家老大(謝教授)洞察此情,就帶著鋼盔衝了,也就順理成了末學的研究重心了....

文章標籤

Ared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