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申年冬一日,師召集眾徒曰:各自請回書寫壹聯,名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明午繳回。
眾徒回曰:諾。退後,各自尋思,師何意也?師尚年輕,難道有疾?按時服藥否???…
 
 

眾徒中,屬勇哥師兄最受師所賞識,擅長楷書體,其餘弟子則多繕狗爬字體,不戡入目。眾遂推由勇哥書寫一帖,呈上,待師評閱,有圖為證。
 
 
 
此帖自壬申年貼掛至今己二十五年有餘,出自418的學
生應該都將這句話深植心中。這或許就是老師的本意。
 
 
眾人皆讚嘆勇哥書法之精,同儕間無人出其右,必獲師讚賞也!
隔日午間,師入室,閱畢曰:○×☆♀♂℅※.......。擲回。
眾徒議論,不知師何意也?
數日後,師座後牆出現一幅掛飾。
 
 

 

此帖不知為何名家所書寫,但整體看
起來比較像當年夜市販售的掛飾。
 
   
至今,末學仍無法參悟師評語○×☆♀♂℅※.......〞的內涵。不專業地比較兩帖間,大抵是字體大小和字形差異而已,惟末學仍舊喜歡勇哥所書者,有清純的溫度〔美不美是很主觀地!〕。在眾人要求下,勇哥同意將帖子留了下來,貼掛於鐵櫃上。勇哥學成出師後,末學則會對每屆新進學弟妹講述此帖原由,並要求勿擅自將其取下。日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遂成為418室的傳承要旨。
 
詩為證:
眾徒未解師來意
善性本有自迷惘
奉命書寫情下種
行者匪懈心放光
 
 

註: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一般台灣民間較常用,然佛教界則作為「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諸經中如:
《增一阿含經》:尊者阿難便說此偈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過去七佛通戒偈》亦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六祖壇經》則略記載神秀師把佛教理論「戒、定、慧」解釋為:「諸惡莫作名為戒,諸奉行名慧,自淨其意名為定。」而惠能大師則另有不同解說:「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痴自慧,心地無亂自性定。」
《太上感應篇》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南宋時期>
arrow
arrow

    Ared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