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青青校樹     萋萋庭草     欣霑化雨如膏
筆硯相親     晨昏歡笑     奈何離別今朝…
 
這首歌是上一個世紀的那個保守年代,學生畢業時唱的歌,但末學對歌詞有些不明瞭!
 

 

話說很久以前,台灣中、小學各級學校的校園樹木略顯單調 (專業地說是多樣性低了點),榕樹、鳳木、樟樹、大王椰子等大概是主流,因為它們都是綠色的,所以叫青青校樹?(其實也有很多變葉木!但為什麼不種果樹呢?非得要萋萋庭草?這是末學百思不解的。其實,在校園種果樹有非常多的好處 (應該可以寫一篇專業學術論文!),最重要一點是學生會很開心。為了滿足莘莘學子的渴望,這首畢業歌當年被改為:青青校樹,芭樂蓮霧,旺萊西瓜攏有…….(其它記不得了!)

 
長大後,才明瞭原來大學校園是有果樹的,但是要在 "大間" 學校才比較容易找到。其實,這間末學待了很長時間的學校,因為有園藝系、農藝系和農場的關係,果樹是有的,當然作物(如水稻、高梁、玉米)亦不在話下,只是它們被控管(不知加了什麼藥?呵研究用的麻!),無人控管的大概就是本研究所前湖邊的那棵蓮霧樹及行政大樓側邊的橄欖樹,它們跟末學發生了親密的關係。
 
研究生時期,老闆的辦公室視野遼濶,手扶著鐵窗往外望去,可以鳥那一片微綠的醉月湖面,立於湖中那座橋聯接的涼亭顯得格外突,稍微瞭解的人,縱使在大熱天,也會有思緒才下眉頭,但寒意卻上心頭的感覺。在靠近本所的湖邊角落處,有一棵不知多久前就存在的土蓮霧,雖然這種果樹年內可以多次開花結果,但令人印象深刻是暑假時,大雨後伴隨大量落果,經學生踩踏及烈日曝曬,發出的酸臭味道。

 

紅色箭頭所即是土蓮霧樹,之前景觀未改造前,它更靠近湖邊。
 
 
鄉下來的孩子吃慣了山珍野味,在欉尚青 這個概念是深植內心的。當年初遇這土蓮霧時,滿心歡喜,自忖:這大城市的校園竟有如此這般的好物,不摘個幾顆祭祭五臟廟,太說不過去了。雖然粒粒有蟲,但也阻止不了品嚐的意途。滋味如何?如預期為酸>>甜。隨著對校內環境瞭解,下一期的果實就不再採摘了。為什麼?因為湖的周圍有化學系,理學院學生實驗室等等,所以末學不再跟自己身體過不去。
 
 
紅色箭頭所指這排樹,如果没記錯,應該有橄欖樹。
 
 
記得上研究所的第一年九月,學長說他發現校園內有橄欖,提議摘幾個來吃看看,於是揪了三個人,騎上腳踏車來到行政大樓旁的橄欖樹下,趁月黑風高,上樹摘下一袋的果實,帶回男十二舍(早已拆掉,大概在凝態館位址)。試吃結果,除了澀之外,只有些許想像中的味道。眾人想了想就醃製吧!學長去研究室取了五公升的三角瓶,洗淨瓶子和果實,放入大把鹽和一包二砂,瓶口封好。經過月餘,該是試吃的時候了,於是召集宿舍內環工所、數學所、漁科所、海洋所等代表,但皆無人敢吃,只有學長他吃了,問他味道如何?突見他眉頭一皺回說:太好吃了啊!但您們相信嗎?案情太不單純了。最後,這些醃果還是進了垃圾桶,讓三角瓶回到該去的地方!
 
印象中,在植物系或園藝系曾見過土芭樂,但因尚未成熟,未曾摘下來試吃,恐怕蓮霧之事會重演。
 
如果無污染,校園種果樹不是很好嗎?蓮霧、芭樂年內可以結果多次,善加利用,校園可以充滿歡樂的!
 
詩曰:
蓮座花開君不睬
霧霾眼朦眾卻迷
芭蕉扇動人速墜
樂極悲生天難啟
 
 
註:《青青校樹》是中文畢業歌曲,翻譯自日本國畢業歌曲《仰げば尊し》。當年,它是學子在畢業季伴隨眼淚必唱的曲子。
 
 
arrow
arrow

    Ared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